《听故事的方法》之语言美

“然后我发现,时间是静不下来的家伙,他先是在炭炉里说逼怕逼怕,续而在大水壶内嚷滚罗滚罗,再后来,他索性敲着壶盖喊得了得了,我便大声往屋内喊得了得了,然后妈妈便说来了来了。”


1)同学们读了这一段,五官中哪一个感官最受刺激?

2)这段文字里使用了许多象声词,请同学们把其中的象声词(表示或模仿声音的词)圈出来。

3)这段叙述中,“得了得了”出现了两次,请问两次有没有分别?

4)最后“我”喊了“得了得了”,妈妈说“来了来了”,可不可当作象声词?为什么?

5)这段文字是形容小时候的情景,使用了许多简单的象声词,给读者一种什么样的基调?是严肃?是生气?是天真?还是带有一点童真?

6)文中的“我”,细心观察,利用不同的声音描写水滚的情形。然而,他却把这些声音与时间联系在一起,说“时间是静不下来的家伙”。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什么效果?

文学的语言美


文学作品是个美学作品。等待着读者探索的不仅是内容、不仅是情感,还有文学语言的多元美……
同学们,你们看到还是感受到了这种美吗?

诗歌的语言




诗歌有着明显的韵律和节奏。即使是新诗,语言的节奏仍是诗人所留下的痕迹。
古人也常说诗中有画。

那么聪明的读者,让我们想一想诗歌是如何“绘声绘影”?

请以《雨聲說些什麼》 和 《伞内·伞外》

1. 找出会“发声”的词语,可以是动词或拟声词。

2.这些词语发出什么声音?

3. 诗句间所呈现的画面/构图?

4.这些声音、构图与诗歌的基调有什么关系?




《永远的蝴蝶》·《雨伞》

两篇小说的基调并不相同,但却同样用“雨”创造了一个让读者更能感受人物情绪的氛围。异于一般小说着重于人物的塑造,《永远的蝴蝶》和《雨伞》都把重点摆在人物内心的铺垫:《永远的蝴蝶》中“我”对樱子离去的悲痛;《雨伞》中少男少女青涩的感情。
在两篇小说中,人物情感的描写并没有令人窒息的强烈,而是像春雨一样,淡淡的、似有若无的。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,细细体验下,也能让人感受到弥漫在人物之间那种种复杂细腻的情绪。



在结尾处,两篇小说同样选择了不完美但却让人深深回味的的结局:“妈: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。”、 “ 这仅仅是关于雨伞的一桩韵事……”这样的结局,似乎是作者刻意利用平淡的笔调,让读者细细品味作品背后的震撼。


〈永远的蝴蝶〉和〈雨伞〉用平淡的笔调,平实的语言,写出了极为细腻的文字。少了华丽词藻包装的文字,却也能够最真切地表达内心最纯、最真、最细腻的情感。


同学们,想想看,这样的小说语言会带来怎么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呢?

散文的文学特点

散文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: